半岛平台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时代背景下,耕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面临极端气候、人力资源短缺等挑战,耕读教育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从2024年3月至6月,四川农业大学2023级涉农专业学生在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分9批次开展了耕读教育活动,各专业同学合计938名参与,涵盖了智慧农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园林、水产养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茶学、农学、草坪科学与工程以及草业科学等11个专业。
耕读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为期五天,课堂学习和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耕读教育活动。“昼耕夜读”的学习模式高效运用时间深化知识,让五天的时间,“干货”满满。
从惊蛰的春雷初鸣,到芒种的“麦秀两重天”的节气变化,见证了川农人把农耕的步伐踏进了春夏的节奏里,踏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在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耕读教学内容丰富全面,设计了应时应季全年耕读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现代草业生产与管理、果园管理及科研实践、造林与抚育、现代作物生产与实践等六大实践项目,打造了“传统农耕+思政+专业前沿”的耕读理论课程体系,切实还原了“昼耕夜读”的沉浸式耕读体验。
在教授的带领下,智慧农业与种子科学专业的同学认识观察各种果树和果实,了解其园艺学分类、生长时期、生长条件、食用价值等。为果树施肥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天然除草植物光叶紫花苕草。果园中的橘子,在劳动之后,变得更为清甜。
在造林与抚育实践操作中,同学们学习了红豆杉的选苗与密度种植,了解到密度种植非常讲究细节与技术,种植时不仅需要保证每一棵苗是笔直生长,还需要保证每行每列的整齐度。
在学习水稻的工厂化育秧和相关操作后,同学们亲手操作——洒上一层厚厚的基质,少量多次浇上含有消毒剂的水,撒上种子,铺上一层薄薄的基质。对于同学们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花卉栽培与应用劳动中,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同学们除草、锄地、挖坑再将被略微松散的土块包裹的小苗小心地移入坑里。大家兴致冲冲,从中得到诸般乐趣,路边的一朵朵小花、一株株小草成为同学们手中的素材变成一个个极具想象力的插花作品,勾出春的缩影 。
同学们通过测量麦穗长度、麦粒大小、千粒重等指标和统计产量了解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情况,为后续的种植和管理提供参考。
在听完老师对旋耕机的讲解之后,同学们都在老师的陪同下亲手操作了一次旋耕机,解锁了一次神奇且独特的“驾驶”体验。
在水稻插秧实践体验中,茶学专业同学学会了辨别水稻秧苗与稗草,同学们体验了插秧机的操作,在农田中参与完整的种植过程,对农耕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学们走进大棚,学习了花椒植株的扦插技术,了解了植物激素溶液的配制方法。同时其他小组成员间合理分工,清除杂草,铺设地膜,高效地完成了花椒植株的扦插工作。
同学们进入园区收割草料并用碎草机将草料粉碎,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使用工具进行捶打和按压,最终达到密度标准,完成青贮的制作。
通过此次耕读教育,同学们不仅在劳动中锻炼了基本技能,学会了许多农业生产技术,还在理论学习中加深了对农业政策和发展的理解。
特别是通过亲身参与劳动,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更加珍惜粮食和农产品。此外,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学们普遍表示,这次耕读活动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农业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增强了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热情。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种植树苗到果树施肥,都让他们感受到农业生产的复杂和劳动的珍贵。很多同学在心得体会中提到,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变得更加踏实和有毅力,更能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本次耕读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这种将耕种与读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传承了中华农耕文明,也为培养新时代的农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耕读教育,同学们不仅学有所成,更收获了难以忘怀的宝贵经验和人生感悟。